当不确定成为常态,中小企主该如何备战数字化“核聚变”?
发布时间:2021-03-30
本文摘自:36氪企服点评
作者:计晓军丨金蝶云星空智能制造首席专家,第二届工业互联网大赛南方赛区评委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组组长,31年制造业及制造业相关管理工作经验,28年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经验。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嵴梁,其稳定发展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石,但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难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和全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小企业也造成了一定冲击,2月初,国内绝大部分企业进入停工状态,面临着“无资金、无员工、无订单、无材料”的四无困境。
但疫情只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中的极小部分,在中央政策的指引和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当前国内经济基本已经恢复,企业也开始逐渐复工复产。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驱动挑战的结构性难题仍是行业亟需关注并提出有效议案的问题。
忧患——外部需求与内部驱动
商中小企业亟待全面变革
一:外部环境影响
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受到数字化战略政策牵引、技术变革、个性化需求升级、商业模式变革四方面的影响。
1.在政策方面,从中国制造2025开始,政府政策持续牵引着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今年2月以来,从《复工复产20条》开始,更是不断引导着中小企业解放思想,用数字管理创新去迎接外部挑战。
2.在技术方面,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企业直接连接消费者不再是难题;同时,技术也为消费者生产个性化产品也提供了可行的支撑。
3.在个性化需求升级方面,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万人民币,进入万元美金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旋律,90后、00后等新生代成为消费的主体,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新生代的消费习惯、消费路径、社交方法都呈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且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需求,迫使消费市场根据其需求发生改变;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忽视的大多数”有了被发现的渠道,其意见也逐渐影响了消费领域。
4.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着商业模式的变革。
这些由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驱动着企业在内部也建立并持续更新其以品质、成本、交期、创新为核心的关键竞争力。
Q+C+D+创新
企业内核之变
一:外部环境影响
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中提出了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成长的三个关键指标:质量Q、成本C、交期D,三大指标的不同组合即形成了企业的不同战略,如,差异化战略:主要在品质、价格、交期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形成差异;成本领先战略:在保证品质和交期的前提下,通过成本领先形成价格优势;聚焦战略:聚焦特定客户生产特定产品,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品质和价格。
随着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创新能力也成为国内企业必备的能力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一大体量的制造大国,许多企业自身已经成为本行业的第一,其原先采取“跟随战术”的对象已经消失,在没有更好的标杆做法能够直接参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直接面对客户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来完成对客户需求的应对。二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升级,企业必须能够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通过创新实现持续健康经营。
企业在新时代面临的内外挑战
对于企业的Q、C、D三方面的能力,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必须达到与传统工业时代完全不同的能力要求。
传统工业经济中,大部分企业的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可以描述为:原材料-生产商-品牌商-分销渠道-门店零售-消费者,伴随物流和金融服务。这一运行逻辑,因为数字经济时代两个现象的变化,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全渠道、新零售领域,出现了人-货-场的重新组合。如微博营销、公有流量、私域流量的线上销售等,并且又出现了新型的非接触式销售,如抖音带货、其他直播带货等。这种新型销售与原来门店销售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新型销售的中间商能够用技术手段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用内容运营建立与消费者的持续互动关系,用人工智能算法去帮助消费者产生新的的潜在需求,新型销售能准确连接目标消费者,把握目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第二个变化是,新零售的特点,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要求供给侧(制造商)按消费者需求进行生产。在这两个变化下,零售企业首先把握住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然后进行供应链整合,再向制造商提出产品订单,这样就形成了与传统价值链的流向正好相反的价值增值过程,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逆向制造C2M正在成为新的趋势。相应地,“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逐步成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常态,为企业的Q、C、D带来了新的挑战。
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带给制造企业QCD的新需求
首先是因个性化需求带来的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变化,带来深层次的品质挑战(Q):
消费者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标准产品,向个性化、个体化发展,提前参与到商品的策划、设计中来,现在很多创新者追求带有温度的爆品,都是和创消者进行互动产生的。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这些商品针对小众创消者,需求越发碎片化,订单金额也越来越小,为制造企业带来品质的挑战,即创消者的需求如何在内部的研发、采购、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进行保障。
其次是因为客户的需求直达,带来深层次的成本挑战(C):个体化定制后,生产成本的飚升和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产生了冲突。大规模生产能够很好地控制生产成本,从而形成了锚定价格,而个性化定制会增加生产成本,仅在生产现场就会因为七大浪费的增加,而造成料、工、费的增加,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升高。
最后是因为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带来深层次的交期的挑战(D):产品制造周期通常需要经过研发、采购、生产、装配、物流几个阶段,需要数月的时间。比如传统服装的制造周期是6个月,而创消者在网上消费能够接受的交货期通常是按周计算,比如网上服装的交货周期是2周。6个月和2周,这就是制造周期和交货周期的冲突。
从以上初步分析看出,数字化经济的QCD和传统工业经济的QCD是完全不同的,当前很多中小企业按原来的方法进行工作,甚至更加努力地工作,但生产的商品不被消费者所需要,很可能变成各个环节的库存,而不能实现销售环节惊险的一跳,而变成现金和利润。对于数字经济时代Q、C、D的挑战,以及相对应的在管理逻辑、管理体系、管控重点、管理工具的变化不能完全适应,便是当前生产类企业现在经营上的“结构性”难题。
破局——四位一体
助推数字化转型变革
在已经到来的数字化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克服上述的经营性结构问题,改善自身的业务经营能力,从生产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升级,完成数字化转型。
一:生产经营能力升级
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在2018年对工业企业的能力变迁路径提出了如下的路径。传统工业企业关注技术产品,具备成本、研发、营销、生产、质量五大能力,具体则有成本降低、技术获取、渠道建设、规模化生产、质量检验5项子能力。
而未来数字化企业则需要关注用户价值,具有服务、成本、研发、营销、生产、质量六方面能力,具体则有12项子能力,包括服务方面3项能力(远程诊断和服务能力、客户互助与敏捷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服务能力),成本方面1项能力(精细化管控能力),研发方面3项能力(在线异地协同研发、快速定制设计、研发制造一体化),营销方面2项能力(精准营销、快速用户响应),生产方面1项能力(个性化定制生产质),质量方面2项能力(质量全产业链管控、质量在线分析与优化能力),总共12项子能力。
工业企业能力变迁路线图
二:财务管理能力升级
财务的职能由核算型向内部顾问转型,将原来构建在业务财务为一体、财务口径的核算能力,转型为核算会计、经营会计并行,对业务创新进行价值判断,对阿米巴进行价值数字化。
三:组织能力升级
传统工业企业通常强调自上而下的执行力,追求军事化管理,但近几年我们看到,“阿米巴”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采用,他们用阿米巴实现上下同心,人人都是经营者,让需要进行创新的一线人员从经营的角度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激发组织的能力。当然,除了阿米巴变革外,组织能力升级还包括其他内容。
四:创新能力升级
创新能力是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跟上外部需求变化的最根本能力。金蝶云·星空研发10载,正式发布了6年,到现在已经有近2万家客户,其中也有上万家公有云的客户。在研发云星空的过程中,很多客户将他们在管理上的困惑和我们交流,双方一起进行管理创新,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工具进行了固化,共同打造出国内第一款包括“全渠道+PLM+ERP+MES+供应商协同”的中型企业智慧成长服务平台,这些创新在现在来看,也符合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业企业能力变迁路线图》所标识出的方向。
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数字化转型后的6大能力12个子能力的目标能力模型,结合不同行业的具体管控场景,通过PLM+ERP+MES一体化的工具,瞄准工业经济缺失的管控重点,和行业领袖、专家、生态伙伴一起,用不断研发、迭代的信息化工具,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和工具落地,提升企业业务能力。
企业的业务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呢?传统中小企业,需要经过原料供应、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物流配送五个环节,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对应最基本的能力有供应商送货能力,物料、BOM、技术文档管控能力,计划管理、品质记录能力,渠道管理、零售管理能力,库存管理的能力,等等。
传统企业经营管控重点
但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需求直达制造企业,带来的“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情况下,制造企业的经营步骤和能力会发生变化,为了满足创消者的需求,其中的一个比较理想的经营活动可能是这样的:
企业管控重点转变
1、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得到一个新的标准产品;
2、通过用户画像、精准营销获取消费者,以及创消者对这次订单不同配置的需求,可能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报价和承诺订单的实际交期;
3、技术部门将销售订单中创消者的需求快速转化为内部生产、品质检验的要求;生产管理进行计划和排程后,在生产车间则用柔性制造进行生产,必要时设备进行联网,形成数字化的生产,在生产过程进行品质管控,避免不良品的生产,同时快速形成全过程的质量追溯资料;
4、生产管理进行计划和排程后,在生产车间则用柔性制造进行生产,必要时设备进行联网,形成数字化的生产,在生产过程进行品质管控,避免不良品的生产,同时快速形成全过程的质量追溯资料;
5、在供应上进行供应商协同和智能发运管理;
6、在财务上则对营销、生产、运输各环节基于业务的发生、创新进行核算,对财务结果负责,同时必要的时候进行阿米巴的管理,向下传递经营压力。
上述能力的升级,可能只是制造升级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但也能代表新制造的“人-信-机”三要素的改变带来的新的生产运营方式和新的企业能力。中小企业需要关注这些新的能力,并用这些能力来应对Q、C、D和创新的挑战。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建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来实现。
第一步:“上云”
对中小制造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模型是:全渠道、新零售是前提,智能制造是关键,企业全价值链上云是重点。要实现实时的研发在线,营销在线,生产、品质在线,供应在线,核算在线,需要借助实时、不间断、对业务过程进行管控的工具,对应的是中小企业的研发上云、制造上云、营销上云、供应链上云、财务上云五大业务能力上云。
我们认为企业上云是用新的云化工具,建立新的经营能力,迎接数字化经济带来的QCD新挑战,消除由于管控工具缺乏而造成的浪费,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用信息共享代替库存浪费,用精益思想消除价值增值过程中产生的浪费,创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追求需求的商品,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盈利。
企业数字战斗力的五大能力
第二步:“用数”
实现全价值链的上云是基础,目标是实现各价值链的数字化:链接客户、链接伙伴、链接员工、链接万物。实现链接之后,企业需要用好各个环节的数据,从数据中发现与理想经营能力的差距,实现用数据驱动的业务能力。
具体可通过“两化”来实现“用数“:
一是可视化,把价值链各环节产生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管理需求和经营维度,进行直观的展示和对比,帮助管理者通过经验快速做出经营决策。
二是透明化,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匹配具体的业务场景,建立算法模型,找到经营的偏差和运营过程的管控缺失点、浪费点,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从而协助经营者进行决策。
第三步:“赋智”
“赋智”是在数据驱动能力的升级,在数据驱动场景日益丰富,工业模型逐步完善后,针对传统方法和工具不能支撑的场景,用大数据、AI工具进行预测、仿真,在人工的训练和帮助下,对新的业务场景进行自主分析与学习,实现对新业务场景的自主决策与调整,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升华,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智慧的决策依据。
中小企业的“上云、用数、赋智”代表一种创新的集合。是在当下不确定成为常态,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进行的各种创新实践。在未来实现消费大数据和工业大数据打通的情况下,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用最少的社会资源给更多人民提供美好的商品,同时消除工业经济中的各种浪费,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品质的发展,这便是企业数字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小编在此播报一条重磅安利,
文泰商学院年度大课盛大来袭!
2021年4月10日,青岛,
金蝶云星空智能制造首席专家计晓军老师,
将在本次论坛分享:探索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加速度”
让知识引领生活,让链接创造价值。
这是一场不可错过的管理盛宴,
近距离感受知名教授学者和企业家的风采,
探究企业管理升级与创新发展之道。